图片
一眨眼,四季度来了,不到90天,我们就要迎来2025。这个时候,公司里讨论得最多的是战略——今年的战略完成得怎么样了?距离目标有多少差距?问题出在哪里?明年的战略,又应该怎么办?...上个月,一家公司在进行战略评审,关于业务的方向,老板与高管从一开始就发生了分歧。高管很苦恼,老板很头疼。现场气氛一度十分尴尬。老板头疼的是,“新业务明明是重点,怎么还一直讲老业务?方向一点儿都不清晰……压根没有我想听的!”高管苦恼的是,“我们根本摸不清老板究竟想要什么。”业务战略和公司意志总是对不齐,已经成了很多企业战略制定过程中的一个痛点。问题究竟出在哪里?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呢?今天,我们探讨,关于战略规划的起点。01
战略是由什么驱动的?
先问一个问题,你所在的公司,战略规划是从哪里开始的? 从目标开始?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企业的做法,公司拍一个总目标,各业务部门开始回答:如何分解目标,如何达成目标。可是,有时候你会发现,根本讨论不出结果,为什么?因为有人的目标高,有人的目标低。比如,老板定得比较高,而销售可能考虑实际情况,会定低一点。这时候,各业务部门开始博弈,慢慢的,变成了数字pk游戏。这样容易导致一种现象——目标太低,直接“躺赢”;目标太高,干脆“躺平”。 从市场洞察开始?一些企业在受过战略思维训练后,明白机会的重要性,“做战略就是要捕捉机会,由机会驱动”。但开始做起来之后,慢慢就发现了不对劲。为什么?因为如果企业本身做得还不错,可能并“不需要”新的机会,也没有什么向外看的动力。一个人吃饱了,菜再好吃,他也会没兴趣了。另外,把机会当作唯一的战略起点,战略很可能变成了“可做”(取决于外部环境),而忽视了“想做”(取决于使命和愿景)和“能做”(取决于资源和能力)的有机结合。 从差距分析开始?我们经常说:战略是由不满意或者不满足激发的。机会差距和业绩差距是我们很重要的战略输入。所以,有的企业做战略会从差距分析开始。可是从差距开始也有一个问题。举个例子,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转变过程中,如果让燃油车的团队去做市场洞察、差距分析,看到的其实还是燃油车的领域,比如,跟丰田人效上的差距。这个时候,如果你去看新能源车,也许会思考要不要跨界,但会不会认真去讨论?好像也不太会。为什么?因为不在同一条赛道上。而业务主管受绩效驱动,眼睛只盯着当前的业务,很难做到思维的跃迁。图片
那么,战略规划到底从哪里开始?其实,战略有一个驱动力,就是回到我们的初心:当年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公司?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司?这个时候,其实是意图驱动战略。战略启动,应该从战略指引开始。在业务战略规划开始之前,公司层级经过差距分析和市场洞察,代表着公司最高决策层的意志,从宏观和关键层面把握各业务战略的方向和范围。如果没有战略指引,战略要么看不清楚,没有重点,要么就是换汤不换药。02
什么是战略指引?
什么是战略指引?简单来说,是经公司最高管理团队批准的,在每年战略规划开始阶段发布的指导性文件,包含了公司未来要做什么,做成什么样子,会遇到什么问题。相关问题需要各业务单元在战略规划中进行解答。这里,要重点关注的是——1. 战略指引是经过公司最高管理团队(一把手+核心高管)批准的;
2. 战略指引需要在每年战略规划前,完成共识和发布。
战略指引,就是一张纸划清战略规划的边界,指引着业务战略的方向和范围。很多公司在做战略的时候,没有战略指引,撸起袖子,上来就做,所以才会觉得非常不清晰。03
战略指引如何形成?战略指引既然如此重要,那么该如何生成呢?一般来说,有如下四个关键步骤,我们来逐一拆解。 1. 关键问题的收集 这项工作一般都需要1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准备。比如,公司每年5月份启动战略,那么差不多在4月份,甚至在3月份的时候,就得开始对老板、高管进行关键问题的收集——
现公司增长最大的问题是什么?公司增长最大的机会在哪里?我们目前的能力能不能匹配?...通常关键问题的来源有:高层和周边访谈、公司战略部的关键洞察、战略健康度审视、上轮战略规划遗留的重要问题等几个方面。这里最常见的误区是,很多企业只有内部视角,而没有客户视角。“你的照片不够出色,一定是你离灾难和炮火太远。”如果公司失去客户视角,问题的关键性一定要打个问号,因为容易导致我们的“自嗨”。怎么解决呢?公司可以卷入更多的客户声音,包括客户访谈,或直接请客户来公司内现身说法。将关键问题汇总后,再统一提交给老板,作为讨论战略前的一些输入。图片
2. 明确定位和方向 定位,指的是公司、下一级业务单元的定位;方向,指的是讨论迭代的业务战略方向和业务重点,包括业务趋势、进入领域、做什么与不做什么。如果不明确定位和方向会有什么问题?来看一个案例。某公司做化肥几年以后,认为自身不能局限在一个赛道,开始做化工。但是,它的定位没有改变,一直是“化肥行业的领导者”。于是,整个公司内部长期陷入一个争论:做化工到底算不算战略?公司对化工产业要不要进行大的投资?甚至公司的化工已经做到较大的规模,但相关负责人依然没有确定。后来,这个事情靠公司的定位已经抓不住了。最后,内部理解为“一头多尾”的一种新的定位,“一头”指煤,煤机运煤来做化肥,再基于煤来做化工。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两种争论。一种争论是,大家觉得,凡是化肥之外的东西都被改变了;另外一种争论是,我们有太多的机会要去抓,非常分散,很不聚焦,大家都有一种强烈的多元化冲动。
这就是公司的定位与现状不匹配,且没有明确造成的问题。 3. 明确本周期的关键战略问题 在搜集的关键问题基础上,进一步通过排序和筛选,明确本周期最核心的战略问题。常见的做法就是,公司所有的管理团队聚集起来,找一个茶馆,手机都关掉,关上门,专心讨论一个问题——这个周期的战略问题到底是什么?把这个事情明确下来,再开始启动我们的战略。某千亿级房地产公司,早期发展得非常好,增速很快,规模也很大。他们的战略VP认为,“只要能拿到地,就能发展,就能赚钱”。
但是现在的政策是“房住不炒”,他们必须考虑:我的房子怎么盖,才能卖得出去。
他们在做战略规划时,虽然有专业的战略规划部,但发现每次大家讨论这个问题,分到各个业务部门,讲的还是拿地的问题,完全不能解决产品可销售的问题。
其实,该公司的问题应该聚焦在:拿地之后,下一个责任到底是什么?怎么在这个过程中具备传播性?怎么把公司的核心能力,从原来的拿地,转变为城市设计、房屋运营...
他们发现了这个转变后,再去洞察方向和解构,结果完全不一样。
这就叫本周期的关键战略问题。战略问题的优先级通常可以通过市场吸引力、竞争地位、财务影响等要素评估,一旦确定,这些核心战略问题也就有了责任人,也是各业务单元必须紧紧围绕回答的命题。这样,就保障了我们的战略关切点达成一致,避免本文开始描述的场景。 4.确立业务指导原则 除此之外,我们面对十字路口,要决策的时候,还需要业务指导原则。比如,定位这个问题上,公司到底是聚焦一个细分的行业,做深做透,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;还是“大船过大海”,瞄准大型通用型市场,做各行各业都适配的标准化产品。这两种都是定位,关键取决于公司追求什么。一旦不明确,大家都会陷入争论。A公司原来主做行业的物联网解决方案,规模为10个亿。其老板认为,“我的战略已经想得很明白了,未来5年要做到30个亿!”
当时,老板计划,公司的行业解决方案做到12-13个亿,剩下将近20个亿做产品,因为他们发现,有一些核心的产品,公司本身是有能力做的。
如此看来,老板的战略方向很清楚,业务也很清楚,目标也很清楚,但等到大家真正去讨论这个战略的时候,却吵得一塌糊涂,都觉得不行,为什么?
做方案,最关键的是聚焦客户,在一个行业,对客户理解越深,越能把方案做得到位;做产品,就需要通用,产品的客户群越大,产品场景越来越好,就算是再高端的产品,也是要足够的广泛的客户群。两个都做,销售就崩溃了。到底是拓展客户,还是收缩客户群?B公司要去做一个15%毛利率的产品,如果公司的目的是急需扩张,追求规模,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;但是如果公司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利润和现金流问题,这个机会点就不是刚需。
到底是追求规模的,还是追求利润?没有业务指导原则,大家都很难办。因此,战略指引不仅仅包含核心战略问题,也要包含业务指导原则——战略方向:比如在各业务单元选择细分市场的原则,是基于自身优势还是基于机会空间,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;投资选择:比如我们是走产品方向还是解决方案?哪一种更符合我们的追求?业务节奏:比如该业务中长期的市场格局会走向何方?什么是合理的发展节奏?2019年,华为被美国制裁后,也面临着决策问题:已经投入了很多费用成本,但很多的技术都断供了,这个时候,争议就很大,公司要不要继续往前走?目标客户还打不打?继续投,充满未知;不投,以后怎么领先?于是,华为明确了一个业务决策:先生存,后发展。原则一明确,大家马上就明白了,所有资源全部收回来,投到保持业务连续性的一些技术开发上,所有的二级市场开始回撤。
有了业务指导原则,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。很多公司在战略启动后,直到开始讨论都没有想清楚,公司到底想追求什么。保上市、保生存,还是快速发展、抢占先机......这个事情我们要明确,把这些东西都讨论清楚,就变成了一份战略指引。值得注意的一点是,现实中,很难把所有事情都想得很明白。有些方面没有把握,就应该以问题的形式出现,让大家去思考。举个例子,华为到底是做车还是做包括车机系统在内的解决方案,并不是在一个周期就完全讨论明白。市场上,华为非常明确的是做鸿蒙智行,但是在一开始的准备阶段,并不是作为方向指引,而是战略问题。图片
注意,本周期的战略指引,在上一个战略周期可能是战略问题。在确定了核心战略问题和业务指导原则后,就可以正式下发战略指引。这里,也有几个要注意的原则:自上而下:从集团开始下发战略指引;
分层制定:各个层级分别制定战略指引;
层层承接:各业务单元承接集团战略指引;
系统回答:各业务单元系统性回答战略指引中的关键问题。在企业实操中,通常公司战略部门在每年的第一季度,就开始准备关键问题的搜集了。形成基本结论后,和公司老板达成初步共识,继而组织公司高层的战略务需会,通过引导和研讨,输出本周期的核心战略问题和业务指导原则。会后,战略部门进一步整理,形成战略指引,并在战略开工会上进行发布,正式开启本轮战略周期活动。所以,战略指引如同业务战略的地图,划清了边界。缺少了战略指引这关键一步,战略制定过程中便会暴露各种各样的问题。祝您,深思熟虑,做出一份好战略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